凤凰彩票 - (中国)搜狗百科
凤凰彩票2024-01-01

凤凰彩票

兰州的魅力和底蕴******

  一个城市的标志,其特色最鲜明者,或自然风景、或人文踪迹、或绝味吃食。身处兰州,在一套书、一碗面的墨香与滋味中,也许能品味出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。

  一套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——

  白塔群山间 书香自袅袅

  兰州南有五泉山,北有白塔山,黄河蜿蜒,穿城而过。九州台属白塔群山的一座高山,海拔2000米左右,其形峭拔。登上九州台,南向俯瞰阳光下的黄河,金波涌动,滔滔东去,令人心胸旷达。一座藏书馆阁背靠九州台主峰,蓝瓦飞檐,稳坐于九州台的翠色之间,存世三部半的《四库全书》,其中一部就保存在此。

  清代乾隆年间开四库馆,历十余年而成《四库全书》。初缮写4部,分贮于圆明园文源阁、故宫文渊阁、避暑山庄文津阁、盛京(今沈阳)文溯阁,后续抄3部,藏于扬州文汇阁、镇江文宗阁、杭州文澜阁。文源、文汇、文宗三阁之书,均已毁于战火,文澜阁之书则部分散佚,称为半部。如今,文津阁之书藏北京国家图书馆,文渊阁之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文溯阁之书藏兰州九州台。

  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囊括书籍3474种、6144函、36315册,为清代以前学术总汇、典籍渊薮,堪称文化瑰宝。

  沈阳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何以移至兰州?

  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曾于1915年始运存故宫保和殿10年,之后回归沈阳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其又运至黑龙江省4年余,再归沈阳。1966年,文化部将其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,当年10月运至甘肃,栖身于兰州郊区永登县4年8个月。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则一直存放于兰州近郊榆中县木林沟的专修书库中。因兰州一带气候干燥,温度适宜,历经数十年,书籍没有发现潮湿、发霉和长毛现象,也无污染或人为损坏,原有的黄斑也未扩散,且还有所淡化。2000年前后,甘肃省决定立项修建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专藏书库,经过论证,选址九州台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藏书馆于2005年7月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,书籍全部装入新制作的香樟木书箱。

  《四库全书》以经史子集为经纬,标四色喻四季。与另外两部半一样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以绢为封面,经部书籍为青绿色、史部书籍为赤红色、子部书籍为白浅色、集部书籍为黑深色。皇皇典藏中,包含了中华民族对自然、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思考总结,蕴涵智慧和力量,充实了中国人的知识世界,体现了深邃的东方情怀。

  近日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的数字化工程已宣布竣工。对于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文物而言,将其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发展好,做好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,就是真正赓续中华文脉、弘扬民族精神。

  最是书香能致远,文化始终是一座城市历史、现实与未来的底色。2019年8月21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,要提倡多读书,建设书香社会,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,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。总书记叮嘱在场的文化工作者,“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,善莫大焉!”

  一碗兰州牛肉面——

  古道驼铃响 河畔面飘香

  兰州之韵,凝结在浩繁卷帙中,也飘荡在人间烟火里。

  丝绸古道驼铃声,黄河两岸面飘香。生长于兰州者,有的早晨、中午两顿都吃兰州牛肉面,兰州人聊天时经常会谈论哪一家牛肉面馆的面更好吃。“牛大”,这是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爱称,透露出日常相伴的情愫。“扎碗牛大!”兰州人如此说吃牛肉面。

  据统计,在全国各地,兰州牛肉面馆超过6万家,单单是兰州市就有牛肉面馆1200多家,每天卖出200万碗牛肉面,可见这一碗面在兰州人生活中的位置及其影响力。

  外地客人到兰州,去牛肉面馆吃面,站在窗口递小票时,窗口内的小哥会问“吃什么?”原来,兰州牛肉面的面型分为毛细、细、三细、二细、二柱子、荞麦棱、韭叶、薄宽、大宽……食客需要明确告知,这样,现场拉面条的小哥才能准确满足客人对面型的需求。

 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,兰州牛肉面色彩斑斓。这是因为兰州牛肉面的标配是切碎的青蒜苗、白萝卜片、量足足的红色辣椒粉油、香菜叶等,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解释:“汤色清亮,萝卜片洁白,辣椒油鲜红,香菜蒜苗翠绿,面条柔滑透黄。”

  兰州人将辣椒粉油称为“辣子”,用于牛肉面的辣椒粉是过了油的,称为“油泼辣子”。一些外地游人起初会被那么多的辣椒粉吓着,是不是太辣?其实,远不像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辣椒的辣度,兰州牛肉面的辣是微辣,主要是提香。当你享用完这碗牛肉面,低头再看一下碗中的余汤,只见汤表层是悠悠漂动的青红两色,这就应了中餐讲究的“色香味”之色,许多食客会忍不住“呼噜”“呼噜”喝上几口牛肉面汤。传统的牛肉面汤很有营养,据说是由牛骨头熬制四五个小时而成,并且按比例配有草果、花椒、干姜、桂皮、茴香等香料。若想多吃点儿牛肉,还可以论斤现称,兰州牛肉口感细腻,品质上好,广受食客称赞。

  当然,兰州颇具特色的风物远不止于此,在兰州生活的居民或者来过兰州的游人都能够举出很多。比如,兰州是全国唯一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城市,两山夹一河,东西狭长;夜晚的兰州灯火璀璨,登上南面五泉山之制高点三台阁北望,但见白塔山下的金城关恢弘绚丽,中山铁桥上的人流穿行不息。

  如今,“强省会”理念深入兰州人之心。“强省会”到底该怎么强?经济强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,人文关气运,文化强也不可或缺。品味兰州,品的是穿越时空的深厚历史底蕴,更是如今兰州文化兴、文化强的生动图景。

剧版《三体》开播 短视频“降维”解读******

  科幻超级IP拥有众多拥趸 网友称基本还原原著

  剧版《三体》开播 短视频“降维”解读

  根据刘慈欣原作改编的电视剧《三体》1月15日首播,距剧版《三体》首次公布影视化消息已经过去7年。

  科幻题材

  揭开“三体”世界神秘面纱

  剧版《三体》由杨磊执导——他此前曾执导过电视剧《红色》。演员方面,张鲁一、于和伟、陈瑾、王子文、林永健、李小冉等领衔主演,中央电视台、腾讯视频等出品。开播当天,刘慈欣发文推荐,“2006年,科幻小说《三体》开始连载,作者同读者一起,经历了一段想象中的未来史,领略了一个虽然可能性很小的但仍然有可能的未来。很高兴如今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,再次与大家一起进入《三体》所描述的想象世界。”

  作为科幻题材中的超级IP,刘慈欣的科幻小说《三体》拥趸众多。该剧讲述了地球基础科学研究遭遇异常扰动,引发科学界惶恐动荡,纳米物理学家汪淼(张鲁一饰)与刑警史强(于和伟饰)联手调查,共同揭开了地外未知文明“三体”世界的神秘面纱,并随全人类一道与即将入侵的三体人展开博弈的故事。

  观众反馈

  于和伟和张鲁一的对手戏看着好过瘾

  《三体》开播至今,收获的评价还算不错。有网友留言:“看了第一集,感觉很好,说明《三体》还是应该当作正剧来拍,而不是一个爽剧。当然选择第一部作为切入也很合适,因为第一部确实是三体中最现实的一部,是这个宏大科幻故事离观众生活最近的一部,正好也发挥真人电视剧的特长……总的来说,从本片使用了大量书中原台词的感觉来看,团队还是相当尊重大刘原著,基本是以还原原著为目的,希望后面几集也能如此,那我会一直追下去。”有网友点赞:“于和伟和张鲁一的对手戏真的太精彩了,两个人的演技碰撞在一起,让人看得好过瘾。”

  自然,也有网友觉得剧版《三体》门槛过高,有网友在看完第一集后,忍不住吐槽:“很还原原著,目前没有任何方面拉垮,但是剧和原著有同样的问题,那就是门槛很高,没有原著基础的人容易看不懂,还觉得节奏慢。”也有网友认为:“电视剧这次像是特意为读过原著的粉丝拍的,时间线来回穿插各种闪回,对路人不是太友好,看着可能会觉得故弄玄虚。”

  剧集之外

  《降维解读报告》上线解惑

  网友这方面的担心,制作方看来早有预判。开播前,《三体》电视剧制作方就与《中国国家天文》杂志进行的特别企划,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项目研究员王汇娟、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谢黎明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等,推出三到五分钟的短视频《降维解读报告》,对《三体》及宇宙相关知识进行解读。比如张双南讲解,“身为比质子更小的粒子,夸克真的存在吗?”“如何研究宇宙线?它们来自哪里,又将揭晓怎样的宇宙未解之谜?”而谢黎明某一期的主题是,“审判日号即将抵达巴拿马运河,生存危机一触即发,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?”

  《降维解读报告》吸引了不少粉丝、天文爱好者等不同人群。对《三体》感兴趣但并未阅读过小说的闫女士表示,《降维解读报告》上线后便第一时间观看了更新内容,主要是自己对《三体》及天文知识了解较少,担心看剧集时无法跟上节奏,因此想在前期多下点功夫。

  文/本报记者 杨文杰 统筹/刘江华

  《北京青年报》2023年1月18日第A12版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凤凰彩票地图